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媒介宝库栏目--->媒体经营-->详细内容
关于报业经营主体多元化问题(上)
作者:佚名 日期:2001-4-29 字体:[大] [中] [小]
-
近几年,中国报业经济迅速崛起,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已成立了15家颇具规模和实力的大型报业集团,越来越多的报社正朝着集团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集团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如何根据报业产业结构的特点,实现报业多元经济的顺利发展?我们在总结报业经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报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的主张,即报业必须围绕自身主体开展多元化经营活动,在横向上不断扩大报业经济主体的规模,在纵向上不断开发报业经营主体的新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加强报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报业经济沿着一条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
为什么要围绕报业主体开展多元化经营
广告、印刷、发行以及与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咨询相关的信息服务是报业经营的主体。前三者是报纸经营工作的传统内容,后者则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从报纸的社会功能中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经营内容。报业经济的崛起首先是以这些经营主体的成长壮大作为标志的。
1998年全国报纸广告收入近110亿元,比1978年0.75亿元的报纸广告总额增长了140多倍;报纸发行种类由1978年的186种劲增至目前的2000多种;报纸印量也由1978年的40亿对开张增长到现在的540亿对开张,增长了10多倍。一些大型的报业集团还成立了自己的发行公司,拥有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人的发行队伍和密布所在城市,甚至遍布全国的发行营销网络。此外,先进的计算机、通讯手段、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彩色印报设备的普遍应用,都使报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在当今各种生产经营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革的知识经济时代,报业经济如果想要更长久地保持目前良好的发展势头,单纯依靠现有这些主体经营的方式和水平显然是不够的。报业的主体经营在经过多年积累之后,目前虽然已取得初步规模和实力,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显露出经营内容单一、经营方式陈旧、市场容量制约以及增长后劲不足等危机的征兆,报业传统的主体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多元化的经营策略无疑是报业经营极为明智的战略抉择。但是,多元化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能搞。成功的多元化经营都是从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并首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展开的。
根据西方企业的成功经验,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必须遵循从先集中发展核心产品,再到发展相关产品,最后到发展不相关产品的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否则,企业就会陷入多元经营过散过滥的陷阱,轻则大伤元气,重则有瘫痪的危险。
中国报业经济就目前的综合状况而言,客观地说,尚处于由集中发展核心产品向发展相关产品转移的过渡阶段,重点仍是发展自己的主业经济。即使开展多元化业务,也应从自己的主体领域开始做起,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决不能违背规律,无视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客观条件,盲目开展多元化。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报业经营多元化必须围绕主体展开,干自己熟悉的行当。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许多新闻单位在最初搞多种经营的时候,头脑太热,搞了很多与主业毫无关系的经营项目。由于所涉足的行业跨度太大、产业相关性不强、管理水平无法跟上等因素,结果造成了投资失败、资源分散流失、漏洞层出不穷等极其被动的局面,严重影响到这些单位以后的发展速度,代价十分惨痛。
可见,过分在主业之外追求多元化是集团化中的一个误区。报业集团在选择发展方向时,也应当以此为鉴。报业主体是我们所熟悉的领域,我们必须围绕报业的经营主体科学、合理地构建自身多元的产业结构。
多元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经营方式提出的必然要求,报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则是报业在发展到目前集团化的阶段对自身经营方式提出的必然要求。报业集团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时,面临着多元化同主业经营深度化相结合的问题,而提倡报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
主体多元化通过对广告、印刷、发行、信息服务等主体领域实行深度开发,对现有各种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充分挖掘了内部的潜力,为主体经营创造出更多的附加价值,提高了主体经营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在每个经营主体之上成长起来的众多独立高效的产业实体又进一步扩张了报业主体的经营规模。这种既立足主业又发扬主业的经营方式,有助于不断增强报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维护行业优势的角度考虑,我们也主张采取经营主体多元化。大家都知道,报业是国营行业,其他资本尚不允许进入。由于有行业壁垒,竞争对手相对较少,加上行业内存在的一些保护性政策和优惠,因而企业的经营风险低,成功机率大。对报业经营主体实行多元化,就是选择市场竞争相对缓和的产业作为自己的战略发展重点,避免草率进入市场过度竞争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自己行业所具有的种种优势。这种扬长避短的发展思路完全符合经济学和管理学所倡导的企业市场竞争策略。
(待续)